罗兴亚穆斯林在联合国首次关于这一少数民族困境的高级别会议上,呼吁国际社会阻止缅甸正在发生的大规模屠杀,并帮助这一受迫害的群体过上正常生活。
“这是缅甸的一个历史性时刻,但这一刻早该到来了,”罗兴亚人权活动家、缅甸妇女和平网络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韦韦努Wai Wai Nu女士在联合国大会大厅对来自193个成员国的部长和大使们说道。
她表示,罗兴亚人和缅甸的其他少数民族几十年来一直遭受流离失所、压迫和暴力的折磨,而国际社会对他们被认定为种族灭绝受害者的事实却无所作为。“这种循环必须在今天结束,”Wai Wai Nu说。
缅甸是一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长期以来将罗兴亚穆斯林少数民族视为来自孟加拉国的“孟加拉人”,尽管他们的家族已经在缅甸生活了几代人。自1982年以来,几乎所有罗兴亚人都被剥夺了公民身份。
2017年8月,罗兴亚武装组织对缅甸安全部队的袭击引发了军方的残酷镇压,导致至少74万罗兴亚人逃往孟加拉国。军方被指控实施大规模强奸、杀戮和焚烧村庄,其行动规模引发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种族清洗和种族灭绝的指控。
自2021年2月缅甸军方推翻昂山素季领导的民选政府并残酷镇压抗议活动以来,该国一直陷入暴力之中。这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武装冲突,包括支持民主的游击队和寻求推翻军政府的少数民族武装力量的冲突,其中包括西部若开邦,那里仍有数万罗兴亚人生活,许多人被限制在营地中。
2022年,美国宣布认定缅甸军方成员对罗兴亚人犯下了反人类罪和种族灭绝罪。
‘种族主义的定义’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菲利波·格兰迪(Filippo Grandi)在周二的高级别会议上表示,孟加拉国目前接收了近120万罗兴亚难民,自2024年若开邦军方与若开军之间的战斗重新爆发以来,又有15万人逃往邻国寻求安全。
格兰迪指出,若开族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若开军目前几乎控制了整个若开邦,而罗兴亚人的处境并未改善。他们仍然面临歧视、村庄被焚毁、就业机会被剥夺、行动自由受限、教育和医疗服务受限以及被逮捕的威胁。
“他们被迫从事强制劳动和被强制征兵,”格兰迪说,“他们的生活每天都被种族主义和恐惧所定义。”
联合国缅甸问题特别使节朱莉·毕晓普(Julie Bishop)表示,政治危机几乎没有解决的迹象,没有达成停火协议、和平路径或政治解决方案。
缅甸政府正准备从12月底开始举行选举,但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沃尔克·图尔克(Volker Turk)表示,这次选举不会反映人民的意愿,也无法为持久和平奠定基础。
选举将在军方控制下进行,罗兴亚人因被剥夺公民身份而无法投票,而若开族政党也被取消参选资格。
罗兴亚人的‘最深愿望’
阿拉干青年和平网络创始人罗菲克·胡森(Rofik Huson)在大会上表示,尽管经历了数十年的迫害,罗兴亚人“最深的愿望”是能够在祖先的家园缅甸和平安全地生活。
“然而,过去十年的经历表明,没有国际支持,没有国际压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他说。他呼吁在靠近孟加拉国边界的若开邦北部建立一个由联合国监督的安全区。
罗兴亚学生网络创始人毛昂·萨耶多拉(Maung Sawyeddollah)用充满激情的声音表示,如果没有罗兴亚人的自决权和国际社会在若开邦的保护,就不可能实现持久和平。
“联合国必须动员资源来赋权罗兴亚人,”他对世界领导人说道。
主持会议的联合国大会主席安娜莱娜·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在会议结束时表示,“今天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必须做得更多。”她承诺将采取行动导向的后续措施。